查看原文
其他

上海浦东机场高风险岗位人员将集中居住!自建“机场一村”集中居住点,速度令人惊叹

李晔、杜晨薇 上观新闻 2021-10-13

作为国际航空枢纽

疫情发生以来,浦东机场

承担了全国机场约50%

国际货邮吞吐量

以及全国近三分之一

出入境航班与客流


不少网友都感叹:

浦东机场太不容易了

一线的工作人员太不容易了



在这里
硬仗往往一场接着一场


比如:今年8月20日
浦东机场外航货机作业人员被确诊阳性

为及时阻断传播链,上海机场迅速动员组织集团下属各单位干部员工900余人,对驻场1082家单位、7万余名员工进行全面排摸,浦东机场区域10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,会同市卫健委组织的近600名医护人员,连夜筛查,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两轮全员核酸采样。

浦东机场连夜全员核酸检测。

又如:迅速部署机场涉客货人员集中居住管理
8月27日已实现
所有高风险人员的应住尽住

其实,去年11月起,浦东机场已开始对冷链操作、机组保障高风险人员实施集中居住管理。近期,机场又通过全流程梳理,整理出19家单位4400余名高风险岗位人员,仅用不足一个月时间,完成了“机场一村”集中居住点的选址建设,成为全国首家完成机场自建集中居住点建设及入住使用的机场。

浦东机场防控办主任,兼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总经理曹流表示:“通过协调联系36家集中居住酒店,我们在8月27日实现了所有高风险人员的应住尽住。同时组织志愿者,对集中居住员工家中困难进行照顾代办,设立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,尽全力减少防疫一线员工后顾之忧。”



另外,这个创上海阳性确诊最多纪录的航班

也早已被提前布控


浦东机场是守卫上海城市安全最重要的“入城口”。机场海关值机处副处长张澍介绍,疫情前,浦东机场海关就运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开展信息搜集,打击走私。疫情发生后,这套方法也被运用于疫情防控,从而及时获取境外高风险人员情报,构建疫情防控甄别模型,多维度交叉开展风险研判。

这一风险研判利器,在去年4月俄航SU208航班中发挥巨大作用。张澍记得,“当天,布控信息显示,多名来自重点国家地区的高风险旅客即将搭乘该航班入境。我们现场高度重视,加派人手,从早上9时直至下午4时,一线海关关员们才脱下防护服。该航班也创下了单个航班确诊最多、阳性率最高的纪录。


张澍难忘抗疫之初,关员工作强度极高,她最长一次,防护服足足穿了8小时。但随着疫情防控向纵深发展,海关积极探索智能化科技手段,自主研发了自主申报机、多功能分流机、远程验核机等,实现了100%电子申报和无接触验核,约90%的入境旅客可通过自动验核,直接进入后续的核酸检测环节。对于在通过多功能分流机时亮黄灯或红灯的高风险人员,海关则通过远程验核机进行人工验核。“这样的工作模式,使我穿防护服的时间大大缩减,旅客的通关体验也得到大幅提升,实现了安全与便利的统一。”

如今,在浦东国际机场,海关关员引导入境旅客通过多功能分流机完成测温,并根据风险高低实现精准分流。(姜森文 摄)

抗疫以来,一张海关关员与支援机场人员的并肩照曾在微信朋友圈刷屏。照片中的两位,站在空港检疫通道口,防护服背后分别写着“身后是祖国”“身边是战友”。这句话后来成为全国抗疫最响亮的口号之一,也是上海口岸联防联控最真实写照。

张澍介绍,疫情防控之初,上海海关和众多口岸单位、地方疾控部门及地方各区政府共同创设了“口岸大流程”,逐步形成口岸通关、入境人员转运、隔离管理“三个工作闭环”,并作为通关模式沿用至今。“从口岸到地方,各单位、各部门按照清晰的责任链条,逐环交棒、接续发力,完整搭建了从国门到家门的管控闭环。”


看到这里
相信许多市民都想和小观一起说一句:
感谢这些抗疫一线的普通人!

“我们也许素未谋面
却已有了“过命”的交情”

今天下午,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层代表座谈会上,许多基层岗位上的平凡人,成了市领导的座上宾。广大基层一线同志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持续奋斗、奉献付出,为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而对普普通通的市民百姓来说,我们与他们或许未曾谋面,却早已结下了“过命”的情谊。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。那些追着温暖光明、负重前行的人,那些在寒夜里努力过、奋斗过的人,请允许我们再说一声,谢谢你。

疫情走向至今扑朔迷离,每个人的心底,仍有一丝不安和恐惧。但每一次走出家门,总有许多并不起眼的日常细节,适时地传递着安心:商场门口,保安小哥举起手,拦住了还未出示健康码的顾客;公交车上,司机提醒每个上车乘客“戴牢口罩”;小区一旁,物业人员细细察验着一个个陌生牌号的外来车辆……这一个个超出他们常规职责的“多此一举”,是为了给上海这座特大城市里,筑起一道隐形的、坚固的安全屏障。

可他们又为此付出了什么呢?一位外滩保洁员,每天要背起20公斤重的药水桶,洒扫消毒;学校里的清洁工,要在孩子们上学前,擦完1000多对课桌椅;负责运送疫苗的管理人员,凌晨两三点就忙碌起来,送苗、分苗、配苗,当医护人员走上接种岗位的一刻,他们却默默地退到了幕后。


老人们常说,干一份工作不难,干好一份工作不容易。疫情当头,这份“不容易”就变得更加具象,可感可知。

松江区防控办社区专班人员转运组组长顾星,负责转运机场入境人员已有555天。24小时待命、15分钟准备、1小时内到达区内任何一处开展工作。他甚至没有理发的时间和机会,对着网络小视频掌握了这门手艺。

浦东新区祝桥镇祝和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马燕功,不久前带领整个小区度过了14天封闭管理,完成了4次核酸检测。第一次从下午忙到次日凌晨,最后一次,却仅用了一个半小时。他们从茫然中走出一条路,从慌乱中探索出了方法,也终于,从困顿中开出花来——今年9月4日零时,小区正式解封。

抗疫这两年,许多基层一线同志常把同一句话挂嘴边上。他们说:这是一次实打实的考验,考验的是自己的岗位职责、创造能力,和一颗柔软的良心。

反过来,千千万万的我们和脚下这座城市,同样面对着考验。考验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,对待那些为了更多人的利益,放弃自己利益的人。

理解、合作,这是疫情之下,最基本的社会规则,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体谅:在需要出示“码”和测量体温的时候,请不要吝啬伸出你的手;当陌生人提醒你戴好口罩的时候,请说声谢谢并付诸行动;当偶发的病例影响了你的日常生活,请自觉遵守隔离和健康观察的规定,保护好自己,亦为他人负责。我们也最终会发现,这一个个小小的善意与配合,足以钻进每个基层一线同志的心底,生发出无限的干事力量。

除此以外,全社会也应赋予他们充分的关心、鼓舞和激励。因为他们的身心健康,不仅关系着个人与家庭,更牵动着城市每一道安全关卡的正常运转;他们的意见与建议,不仅有利于提升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工作效率,更有助于整个城市的防疫体系优化。

让他们在岗位上收获应有的回报,让他们的故事为更多人听到看到。只有这样,今天的他们,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地一往无前;更多今天的我们,才会无怨无悔地加入他们,成为他们。
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


作者:李晔、杜晨薇等

微信编辑:皮小姐

校对:wing cp



◢ 猜你想看↓↓
突发!一下6例阳性,此地又现本土疫情,源头可能是…
上海国际汽车城(集团)有限公司“85后”副总工程师被查
痛心!22岁女孩玩网红项目丧命大海,警方最新通报:3人被刑拘
重磅!加强机场地区疫情防控,上海设立“市空港委”,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
瞬间,上海白昼如夜!超强台风“灿都”周日起影响上海,更大的雨将出现在…
突然消失的“70后”州委书记,下落公开!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
“分享点赞在看,一气呵成!”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